第三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于9月9日至11日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展三天。博览会的红色小册子上写着“本届博览会邀请到了来自15个国家超过50家画廊,半数以上来自亚太地区。”
上海展览中心占了市中心静安区很大一块地方,建筑本身是俄罗斯古典主义风格,布局开阔,内部空间挑的很高而且宽阔,进去以后越发觉得人很渺小而建筑很堂皇。展览中心的标志是当中塔楼顶上的那根镏金钢塔,塔顶有一颗红五角星。这颗红五角星每晚都会亮起,无论什么样的天气。塔楼前面是广场,有方形喷水池和花坛,两侧延伸出开阔的翼楼。
9月11号是星期天,明亮的灰白色天空里有零星小雨。即使这样也能看到人们陆陆续续的往上海展览中心走去。到了正门,雨下的越发大了。入口处的门廊里挤满了人,等人的,抽烟的,接电话的,金发碧眼挂着蓝色胸牌的工作人员这里那里站着聊天或进进出出。等到了同伴以后,我们一起走进入口处的东侧大厅。一进去我的眼光便被占据了整间大厅的巨大作品所黏住 - 王宁德作品展《无名》。
图片来自作者现场拍摄
作品尺寸巨大,比较小的一幅也有一张双人床那么大。我站在那里久久不能明白,我看到的是油画还是摄影。眼睛很想让我相信这是油画,理智告诉我这是摄影艺术展。
“当摄影图片作为创作资料呈现出来的时候,这些涂抹的痕迹转变为图像的碎片,最后形成的画面突出了笔触的轻松与自然,拼贴出具有风格倾向和审美特性的酷似绘画的作品。尽管没有任何一个笔触出自艺术家之手,但作品依然指涉了摄影与绘画间纠葛缠绕的复杂关系。” - 王宁德《无名》宣传海报文字介绍
这段话没有帮我明白眼前这个有趣的迷宫。我自然的转向大厅里唯一的一个工作人员,衬衫,黑框眼镜,看起来非常年轻,于是我们有了以下对话:
- 这些作品真的很像油画。
- 对,艺术家本人以前是学美术的。
- 那这些照片最后进行了油画的处理吗?
- 没有,所有的部分都是由照片剪辑的。
- 但是我看到那里很明显是刷子的笔触。还有这里,还滴了两滴颜料。
- 那也是照片,都是照片。
类似的循环进行了两遍之后我突然明白了:
- 你是说,我看到的每一个色块其实都是一张照片,是城管涂掉小广告后墙壁呈现出来的样子。灰色是混凝土墙面,黑色是城管用的黑涂料,有时用白涂料,那些滴下来的痕迹是城管当时用刷子留在墙上的痕迹,包括那些笔触,其实全部都是照片,统统都是照片。
- 对对对。他把这些都拍下来,然后在电脑上将需要的部分剪出来再拼接成我们现在看到的作品。
- 每一幅作品都是由许多张照片组成的?
- 对。
- 那他拍摄用的是胶卷还是数码呢?
- 对不起,这个就不清楚了。
“王宁德用摄影的方式从城市的墙壁上收集了大量覆盖小广告的痕迹,这些由城市管理者涂抹的笔触,也是城市里的一群轻微违法者和管理者之间对抗和矛盾的记录,艺术家放大了这种矛盾,让每个笔触显现为冲突的基因。图像最后指向无名的痕迹制造者,无名的场景,群体活动中无名的参与者。” - 王宁德《无名》宣传海报文字介绍
现场有两张巨幅作品表现出好像战争一般的场景,骑着高头大马的人占据了三分之二的画面将下方一群站着的人驱赶到画面的一侧,这群站着的人数目众多但却被紧紧的压缩在一起。大量的空间都留给了那两匹剽悍的马以及坐在马上的人。另外一副作品,大尺寸暗紫色的背景上,几个黑色的人影手里提着枪只弓腰前行,人影前方是高低错落的灰白色色块,人影后方是影影绰绰的灰黑色块。
图片来自作者现场拍摄
这两张作品组成的意象非常具象化,指代明显,没有隐喻,一切都很直白,表现着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紧张对抗的关系,然而正因为一切都如此清楚明白,反而压缩了思考的空间。换句话说,这里唯一剩下的思考就是为什么、和怎么办。
有趣的是组成这具象化表达的元素和形式恰恰是抽象化的符号:一小块墨迹、一道刷子刷过的痕迹、几滴留在墙上的涂料,组合成一组处于冲突中的人像,而这可能也正是艺术家想要表达的:冲突,周而复始的冲突,力量悬殊的冲突。
然而艺术品如此具象化的表现冲突反而使我觉得削弱了其可以在人们思想中达到的深度和力度。具象化的表达使思考收窄至一个特定的方向。我总觉得批判社会如果能在人们的意识和思考中自发完成,将会比艺术品自身直接呈现批评要更有力量,也更持久,也会激发人们思考得更丰富更深入。指代明显固然能够使人人都获得一些趣味,也能更清楚的呈现主题,然而它是否能唤起更多注意力,并使人们长久回想思考这个主题呢?
展览中那些静态的肖像画般的作品使我久久驻足。一个男人的头颅,斑驳的色块组成他的面容。墨汁从面容上淋漓而下,他仿佛一目已盲,似乎在呼喊,又似乎只是在空洞沉默的凝视。他是谁,他的面容混合着茫然、痛苦、空虚。
无名No.21,图片来自搜狐 http://m.sohu.com/n/468122288/?wscrid=95360_4
他是谁,他是他们吗?贴小广告的那些人,那些人会花一百块来看这展览吗?贴小广告只是他们无数谋生手段的一种还是已经在“我们”的叙述中变成了他们的身份?他们有可能有渠道得知这个跟他们有关的展览吗?
他是谁,他会是我们吗?城管和贴小广告的在城管执法的时刻命运有片刻交叉,其他时刻他们的命运和生活轨迹也会重叠吗?那么我们这些观众的生活轨迹和冲突与两边的生活轨迹有没有交叉重合的时候呢?这巨大的头颅由层层叠叠的小广告和城管泼溅其上的涂料组成,空洞的眼和张开的唇持续令人产生疑问。
这些肖像画般的作品本身没有表现冲突,然而组成这内容的元素无一不是街头冲突的元素:小广告的痕迹,那些模糊的残留的电话号码,城管涂上去的颜料和笔触。每一个元素都是内容的一部分,形式本身就是内容的一部分。
回到艺术家所做的具体工作:他拍摄了这些街头冲突留下的痕迹,将这些照片拆解为微小的可再次组合利用的元素,然后再将这些元素层层组合拼接,创作出完全是摄影作品然而却带有绘画元素和趣味的新图像,以一种带有幽默感的手法混淆了摄影和绘画之间的界限,至此艺术家的工作完成了。新的影像诞生了。作品自身开始构成一个多层次疑问的迷宫,观众在其中徜徉,体味视觉的乐趣,思索的乐趣甚至疑问的乐趣。
这场展览令人回味。
王宁德个人网站 www.wangningde.com
作者:杰斯李
转载请注明出处
味觉,视觉,思想,WE SPIRIT一直关注的
投稿邮箱:info@wespirit.cn